齊風泱泱,魯韻湯湯,這里有文化之根生生不息的心靈原鄉,這里有民族之魂巋然而立的精神高地,在新時代奮進的征程中,山東人民用勤勞和智慧,譜寫著告別貧困共享小康的美好篇章。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全省“2018 年基本完成、2019 年鞏固提升、2020 年全面完成”工作布局,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省負總責、市抓推進、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五級書記抓、黨政一齊上、社會齊動員的大扶貧格局,堅持脫貧攻堅目標和現行扶貧標準,深化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著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緊盯“黃河灘”、聚焦“沂蒙山”、鎖定“老病殘”,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截至 2018 年底,累計減少貧困人口 251.6 萬人(其中國家貧困標準 118.3 萬人),8654 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退出,基本完成脫貧任務,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
宜固則固、宜建則建、宜養則養、宜租則租、宜保則保,確保貧困群眾住上安全房。
通過構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機構減免、醫療救助、醫療商業補充保險“五重保障”,打造因病致貧返貧“防火墻”。
全面落實貧困家庭學生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資助政策,通過實施雨露計劃、定向招生、訂單培養,確保貧困家庭學生都能接受良好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2015年至今,山東省實施2043個扶貧工作重點村通水工程,優先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雄壯的母親河滔滔奔騰5464公里,一路向東進入山東,從菏澤市東明縣始,自東營市墾利區入海,黃河灘區總面積170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60多萬人,自然條件艱苦,基礎設施薄弱,發展能力受限。2017年,山東省啟動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規劃總投資260億元。
黃河灘區遷建規劃
2018年9月8日是鄄城縣左營鄉管寺村一個需要記入歷史的日子,816戶,2600多名群眾搬出世代居住的灘區村莊,住上新樓房,圓了他們的安居夢。
《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統籌考慮搬遷安置、經濟發展、就業創業、生態建設等,大力培植特色農業、生態養殖、綠色旅游等產業,確保灘區居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鄄城縣董口鎮是典型的灘區鄉鎮,33個行政村中有19個是省扶貧工作重點村,他們探索出“送崗上門、就地就近就業”的扶貧車間做法,為灘區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提供新途徑。
沂蒙山區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沂蒙人民戰天斗地、改造自然,1995年在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中率先整體脫貧。由于歷史自然原因,截至2015年底,臨沂市還有貧困群眾25.5萬戶、44.2萬人,占全省的1/6,脫貧攻堅任務特別繁重。山東省把“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紅色引擎”,強班子、鼓斗志、壯產業,絕不讓一名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
截至目前,山東有脫貧享受政策人口239.7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占56%,患慢性病、大病、殘疾的占56.9%。山東著力完善綜合性保障措施,確保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殘有所助。
山東在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中積極探索創新,先后創造出扶貧車間、扶貧資產“四權分置”、村級扶貧專崗等經驗做法,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山東智慧、山東方案。
【視頻】《濟南市小積分蘊含扶貧大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咬定總攻目標聚焦精準發力,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山東將再接再厲,盡銳出戰、狠抓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